航空制造商进博会上获大单,聚焦如何稳定供应链

“今年进博会,我们与多家国内航司签订了相当数量的合同,总价值将近22亿美金。”GE航空航天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今日对记者透露。

已经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的GE航空航天,今年第一次以独立身份参展进博会。在此之前,GE集团刚刚完成一分为三,GE航空航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独立挂牌上市。

“分拆后我们可以更为聚焦业务运营,独立上市后的GE航空航天,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战略是不变的,将继续拓展在华MRO(维护、维修和大修)网络布局,提高发动机维修能力,增加生产制造领域投资,支持国产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提高飞机产能。”向伟明说。

同样来参加进博会的空客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也见证了旗下公司与东航技术公司航材综合管理服务(IMS)协议的签署。每年进博会,包括南航,东航在内的多家国内航司,都会与前来参加进博会的国外制造商们签署一系列采购合同,“进博购物车”里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随着疫情后航空市场的逐渐恢复,对飞机和发动机的需求也在同步复苏,但对于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来说,目前仍面临产能复苏的挑战,尤其引发的飞机推迟交付,是全球航空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摄影:任玉明

航空“购物车”里有什么

在进博会首日,中国东航就签下多轮采购订单,现场签约金额超25亿美元,而在整个进博会期间,东航与来自法国、阿联酋、德国、加拿大、美国、瑞士、土耳其和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企业签署了19份采购协议,总金额超28亿美元,品类涉及飞机发动机、飞行模拟器、航材、通讯服务等8大类。

随着民航市场的回暖,东航目前每周执行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约1373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出入境客运市场的稳步增长9,也带动了航空服务等一系列采购需求。

比如GE航空航天获得的东航大单,就是关于LEAP-1A的备发销售协议,以支持东航的新一批100架A320neo飞机。空客旗下的欧航航材(Satair)则通过签署航材综合管理服务(IMS)协议,在提高航材保障率的同时,提高东航资产周转率和航材的可计划性。

此外,东航还与波音、TurbineAero、CAE等国际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向后者采购APU包修服务,以及飞行模拟器等。

在南航集团的18个进博采购单中,与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GE航空航天分别签署的V2500和CFM56发动机零备件采购协议,是本届进博会上签约的民用航空采购重点订单,共计11.36亿美元。进博会上,南航的总成交采购金额达到15.49亿美元,创近年来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航空业者在进博会上签署的订单,多集中在发动机等零部件和相关服务维修领域,金额更大的飞机订单并没有在进博会上出现。

这并不意味着对飞机的需求不迫切。“疫情后航司对飞机的需求在强劲增长,尤其是窄体机,目前我们能够销售的机位,最早也要到2030年了。”徐岗对记者透露。

今年上半年,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公司Avolon的首席财务官Ross O‘Connor也曾透露,当前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供不应求,波音和空客的相关机型在2030年已售空。

应对供应链挑战

飞机机位的紧张,与飞机制造商们产量的下降也不无关系。徐岗告诉记者,今年中期报表时,空客下调年度交付量到770架,而在2018年的交付量是800架,2019年是863架。

“航空公司现在都很需要飞机,但难处是在供应链方面,由于飞机制造涉及多方零部件供应商,任何一方的延迟交付都会影响整个飞机的交付进度,”徐岗指出,这是空客再次下调年度交付量的重要原因。

“供应链挑战确实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向伟明也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不少航司停飞,波音、空客交付飞机的数量大幅下降,不论是飞机制造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被迫进行了裁员,最高的达到50%,而疫情后要迅速恢复则很难,重新招聘和培训新人也需要时间。

向伟明预计,这样的挑战预计到明年会有更好的改善,而为了缓解供应链的紧张,今年6月,公司宣布将在五年内向全球的MRO(维护、维修和大修)设施投资10亿美元,以提高产能、引进新技术,提升大修厂维修能力,进一步缩短交付时间。

“比如我们建立了与排名前25的主要供应商进行每日沟通的机制,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伟明介绍,“后来我们发现问题主要出在9个供应商的15个生产基地,因此公司派出550余名工程师去帮助其改进流程,解决交付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对新招聘的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第三季度的发动机交付量增长超20%,其中LEAP发动机的交付量比上一季度增长25%。”

徐岗也对记者指出,管理供应链是空客现在的工作重点,“比如把很多供应商的生产系统与我们的连接在一起,以提高可视度,帮助他们如何按照目标进度如期实现制造爬坡。”

更多减碳的努力

徐岗进一步提到,除了供应链问题,航空产业链长期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大幅度减碳的问题。

在交通领域,消耗更多传统燃油的航空业是降碳减排的重点,徐岗认为,航空业未来很重要的转型就是绿色转型,其中的手段很多,包括老机型换新机型,飞机运行中的节油优化,使用更清洁的燃油等,但从技术成熟度和减碳量来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下称“SAF”),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SAF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高可减少85%。

“空客已经在飞机试飞和交付时,部分加注SAF飞行,空客的飞机目前也能够加注50%的SAF安全飞行,目标是到2030年能够实现100%加注SAF。”徐岗说,而目前全球关于SAF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供不供得上,和买不买得起。

国际航协地区副总裁(北亚区)解兴权也曾对记者指出,虽然SAF的产量近年来逐渐增长,但其生产成本仍高于传统的航空煤油,目前航空公司使用SAF的最大挑战,是其价格比传统航空煤油高三到五倍。

据记者了解,我国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国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生物航空燃油生产、认证、应用体系。国内首套年产10万吨生物航空燃油装置,2022年在镇海炼化开启规模化生产,也就是国产飞机演示飞行加注的SAF来源。

“目前已经在国内看到越来越多的SAF生产商介入,很多是利用废弃油脂进行生产,随着未来几年的陆续投产,预计价格也会逐渐降下来。”徐岗说。

向伟明也认为,SAF的推广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GE航空航天自2016年起,已相继在十款不同型号的航空发动机上完成SAF测试,目前所有GE/CFM发动机都支持使用SAF。此外,GE航空航天也一直积极参与SAF的评估和认证,协助制定行业规范,协助推广SAF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制造更节油降碳的下一代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已经先行启动。GE航空航天于2021年启动了“可持续发动机革命性技术验证项目”(下称RISE),目标是较现役最高效的单通道发动机LEAP,减少20%以上的油耗和碳排放。

“目前GE航空航天和赛峰集团的2000多名工程师正在参与RISE项目,已完成250多项测试,预计2030年之前能进行地面和飞行测试。”向伟明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紧密合作,为下一代飞机的推出做好准备。

RISE项目,摄影:任玉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