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一线建设者的“娘家人”,上海打造有温度的宜居城市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从“一套房”“一间房”再到“一张床”,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等为代表的一座座公寓在上海悄然兴起。
2023年7月12日,上海首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集中揭牌。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他指出,“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2024年,“新增筹措供应3万张以上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已被列入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从既有保租房中进行遴选、转化部分公共服务租赁性配套用房、新建和提标部分工地红线外临时集中居住点等方式进行筹建。
截至10月中旬,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上海已完成新增筹措床位超2.5万张,完成年度目标83.3%。
在实践中完善“家”的构建
位于上海市陈家宅路20号的静安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联寓公寓项目是当前市中心体量最大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自7月17日正式运营以来,该项目供应后提供196间房、1310张床位,目前为上海中心城区单体体量最大项目,每张床位供应价格为每月800至1000元。
联寓公寓项目共有两栋楼,邻近南北高架路、内环高架路,离8号线西藏北路地铁站仅200米,是由空置的工业厂房改建而成。每间房均配备有独立的洗漱空间、卫生间及洗衣机、冰箱、衣柜等,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项目运营方负责人翁泽祺表示,联寓公寓的选址就在地铁8号线边上,交通便捷,“考虑到8号线辐射区域比较多,会带来很多适配人群。”比如在联寓公寓对面就有中通快递的一个站点。在选址过程中,翁泽祺表示,静安区房管局也大力支持,帮助挖掘潜在的房源。在设计上,公寓的建设结合了现有的工业厂房格局,通过多功能区的打造提升居住品质。这些共享空间多为免费使用。
集中投入供应的三个多月以来,联寓公寓目前的入住率达到95%,拥有1170多号住户。入住对象多元,包括酒店服务人员、路桥建筑公司的建筑工人、安保公司员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由于入住群体的多元,也势必使得翁泽祺和他的团队凡事总要多考虑一些,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新时代之家,一定要围绕家这个概念,”翁泽祺说道,“让这些城市的一线服务人员不仅仅是住在这里,更希望他们像身边的小区居民,把公寓当前一个多功能的社区来看待。”
据翁泽祺介绍,联寓公寓的特点非常多,比如目前使用的水电都是民用的;还设置了医务室和理发室,定期邀请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和理发师提供服务;提供影视厅,供入住群体大发闲暇时光;引入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小卖部。翁泽祺说道,“目前大家对于租金等各方面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
此外,留意到一线服务人员可能在工作上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联寓公寓还特设了劳动仲裁部门,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值得一提的是,联寓公寓项目还将首次成立“党群服务站”。以属地共和新路街道为依托,以党建引领将“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
打造宜居安居的超大型城市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据上海市房管局介绍,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将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达60万套(间)、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全面健全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
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在选址上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聚焦产业聚集区和需求旺盛区。户型设计方面,聚焦小户型,体现小而美,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为主,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城市公共服务群体的租住需求。社区配套方面则强调覆盖全功能,体现共用共享。
除了中心城区的联寓公寓,还有诸多“新时代城市建设中管理者之家”项目在上海有序运作。比如,在临港,为了满足建设者生活需求,临港105社区(宝冶)建设者小镇为105地块建设项目的建筑务工人员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多元化生活供应服务,小镇内以组团形式布局,现有12个组团,划分为生活区、商业服务区、办公区、多功能文娱区。小镇采用物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物业进行日常管理,确保了小镇的运营和维护的高效性,让每一位建设者住得安心、放心、舒心、暖心。
在嘉定,璟瑞社区是上海市存量公共服务租赁性配套用房转型利用项目。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的璟瑞社区,由13幢楼组成,供应2590套保租房房源,其中可提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超2000张,为符合城市基层服务人员与基础公共服务行业一线职工提供住房保障……
对于未来,翁泽祺表示会积极与入住的一线建设者和管理者、街道等各方保持沟通,及时查漏补缺。目前,在满足了住与行的基础上,翁泽祺与他的团队计划在公寓附近择址建造一个社区食堂,解决一线城市建设者服务者吃饭难得问题。此外,还会考虑借助公寓的公共空间,多在节假日举办公共活动,丰富大家的闲暇时光之余,增进这些一些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相互之间的交流,“虽然他们从事的岗位不同,但肯定有很多相同的语言与感受。多元化的交流也是上海‘海纳百川’精神的体现。”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无论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居民,还是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等,都能在城市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都能拥有生活的保障和干事创业的舞台,才能更好激发人们的奋进热情,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之城”更好造福广大人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