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迈向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重塑金融业态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然而这一变革也伴随着对现有金融体系、监管框架以及从业人员能力的重大挑战。

10月26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苏河湾大会上,汉德资本主席兼创始合伙人蔡洪平会上称,以商业银行为例,AI可以应用于客户贷款审批、风险控制等环节,从而大幅提高效率。在对公业务中,通过大数据分析,银行可以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优化贷款与资产证券化策略,增强企业的财务健康。此外,在理财与投资银行业务中,AI大模型的应用也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投资、模型建立、对冲策略以及高频交易等。

然而,这一变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蔡洪平分析称,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成本对其IT系统进行升级,以支持大数据处理和AI模型的运行。监管机构则面临相关法律法规更新,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朱健在会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果已持续显现,但与境外成熟科技金融市场相比,在创新资本总量、长期资本供给、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中国正着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之首,从顶层设计层面为金融机构指明了战略方向。

朱健强调,证券行业具有综合金融服务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证券公司可以作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的提供者、优质科创企业的价值发现者、开放金融生态的构建者以及科创企业产品服务的应用者,发挥多重功能作用。

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也提到,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银行也要建立起可持续科技金融的体系,用更加专业化、数智化、陪伴化的金融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保障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在风险管理和模型构建方面,蔡洪平认为,金融机构已经在使用小模型来处理关键化数据,以支持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和估值等领域。然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兴起,业界开始探索这些新技术是否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但是大模型的应用也伴随着隐私和安全的风险,这些风险尚未得到充分地监管。

蔡洪平强调,尽管诺贝尔奖等荣誉为AI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业界仍需脚踏实地,从小模型做起,确保每一步都稳健可靠。从现实出发,金融机构应首先立足于现有的业务,将小模型做到极致。小模型因其块状的特点,更为方便和实用,对整个系统的要求也较低。在小模型成熟后,再考虑大模型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