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八达通CEO应天麒:发力跨境支付,主动拥抱AI
在80后、90后的记忆中,香港电视剧里的都市白领人手一张银行卡大小的塑胶卡片,搭乘地铁、小巴、轮渡,购物消费,无需携带现金或找零。八达通卡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它已经成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代人的记忆。1997年开始,八达通是世界上第一个非接触式支付工具。它也曾是全世界最早的电子货币之一,成为全球多国发展数字货币系统的重要案例。
如今,八达通不再局限在香港地区,今年3月,八达通推出“全国通卡”,用户无需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逾336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中使用。这是两地公共交通一体化及促进电子货币互联互通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两地经济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香港750万人口中有98%的人拥有八达通卡,八达通卡的发行量超过2000万张。
不过,随着全球电子支付系统的飞速发展、用户习惯的改变,以及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进入香港,八达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Sibos年会期间,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八达通行政总裁(CEO)应天麒,他2023年7月上任,此前曾在汇丰银行担任PayMe电子钱包的首席产品官,拥有银行及支付行业20年的任职经验。
应天麒坦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和共赢是根本。海外市场是八达通近年来发展的重点,跨境支付是发力点。目前八达通已经接通央行的数字人民币,未来几个月将会开放内地游客到香港使用数字人民币充值八达通钱包。今年年初,八达通成立25年来第一次向微信、支付宝、银联开放支付网络。
发力跨境支付
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进入香港市场,八达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此,应天麒对记者表示,“每一个支付工具在市场上能够生存,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因为它解决了特定用户的痛点。我们并不会把二维码或者信用卡看成竞争对手。”
应天麒表示,区别于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流行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八达通采用的是NFC技术,前者的优势是低成本覆盖大量的商户,而NFC的优势是用户体验好,无需手机网络信号,以目前的技术甚至在手机没有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支付时间只需0.3秒。这是其在快节奏、讲究效率的香港多年来经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应天麒坦言,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八达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这包括开发新的支付技术、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提高用户体验等。
现如今,八达通的业务版图必须向外扩张,跨境支付是这家公司的主要发力点。
2023年底,香港“转数快”(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统)与泰国PromptPay(泰国政府推出的国家电子支付系统)对接,提供跨境二维码支付互通服务,八达通是参与机构之一。应天麒告诉记者,2024年农历新年前后,八达通用户在泰国平均消费额增长了7倍。他透露,未来有关服务将拓展至更多香港人喜欢旅游的地点,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
2024年,八达通推出了全国通八达通卡,能够缴付内地320个城市及香港的公交系统车费。据了解,目前,全国通卡卡数已售出5万张,累计消费4000万港元,累计增长8倍。其中,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是该卡最受欢迎的地区。截至目前,全国通卡的覆盖范围,北至哈尔滨,东至宁波,南至三亚,西至新疆。
随着跨境支付需求的增加,八达通需要与更多的支付平台合作,以提升其跨境支付能力。与数字人民币的合作无疑是八达通在跨境支付领域迈出的一大步。在应天麒看来,八达通与数字人民币结合能够解决很多痛点。随着香港旅游业复苏,每月访港的游客中,超过80%来自内地。而且,内地访港游客的行为由过去的消费发展至现在的深度游。而八达通拥有香港最大的支付商户网络,逾18万个支付点。
“数字人民币非常好的功能是解决跨境币种的服务,比如换汇、商户网络以及为客户的交易提供安全保障等。”应天麒对记者表示,目前八达通已经接通央行的数字货币,未来几个月将会开放内地游客到香港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充值八达通钱包,与此同时,内地游客访港期间,不再使用实体八达通,可以直接用手机版八达通,更方便在香港消费。
拥抱新技术
主动地拥抱不同的技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赢也是一个策略。应天麒表示,在香港大约超过6成的出租车是用八达通收款。今年年初,八达通向微信、支付宝、银联开放支付网络,这是成立25年来第一次,这意味着内地到香港游玩的游客,可以使用自己当地的微信、支付宝钱包就可以扫八达通的收款机。
在数智化的今天,人工智能(AI)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正在改变支付行业的面貌,提高支付效率、安全性,并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体验。应天麒认为,人工智能应该增强人机互动,同时保持无形,就像家中的电力和管道一样,你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能提升用户体验。他透露,八达通目前将人工智能工具应用在商业分析、市场营销和客户忠诚度分析、风险和反洗钱等方面。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应用,比如使用人工智能优化商户及其母公司的管理;探索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客户行为标签,以实现更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和预测销售趋势,以支持业务策略规划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