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政策可预期空间正被有效拓宽
政策的可预期逻辑正得到强力接续。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成为热词,消除了人们对政策可持续和可预期的顾虑,为经济社会注入信心和活力。10日,金融市场也积极响应了决策信号。
当前政策拓展的可预期空间是经济社会最具现实理性的行动指南,直接影响着政策进入市场的信息结构、沟通结构、传导机制和方式、决策权重变化情况等。
为此人们首先必须明晰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表达的信息含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握住政策与市场对话的可行、可信路径,找寻到政策在市场的传导机制和方式,进而有效捕捉到影响决策的相关要素以及权重变化,最终为超常规决策勾勒出让市场能听到的可量化政策空间矩阵。
不论是“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还是 “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首位,都反映超常规政策将聚焦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这一主要受力点上,进而意味着财政货币政策等将通过在需求侧清除卡点、堵点,疏通经济内外循环。因此,消费领域可能是这次超常规政策进入市场的切口。
这凸显政策的一致性和可预期性,9月26日以来,地方化债工作启动,需求侧就成为政策施力重心。随着政府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稳步推进,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将成为提振内需的必要前提。
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是导致经济社会信心不足、信用紧缩的根因,打通经济内外循环,就需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和居民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经济才能聚敛起爬坡过坎的能量结构,才能经受住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冲击。
为此,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真正有效激活内需,需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从基于负债投资的“加法刺激”,转向减负主导的“减法刺激”和垫高民生底座等完善社会防护保障网等领域。一方面,通过减轻税赋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畅通经济内循环,激活经济存量资产等,将极大地释放经济的耐力和韧性。
另一方面,完善社保体系,垫高民生的底座。社保民生等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跨期甚至跨代配置经济社会资源作用。如果将“更加”的受力点放在完善居民社保体系和民生兜底工程上,缓解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将会释放居民部门的大量预防性储蓄,并变成即期的可支配收入,启动14亿人口的增量消费偏好,极大提高中国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
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是14年来的再次回归,更主要是其对企业和居民修复受损资产负债表的直接帮助。这方面有关部门已启动,如对居民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和正在兴起的企业并购重组,接下来若能适度扩大对企业和居民存量负债资产结构的重组支持,如负债结构调整等,将极大地释放企业和居民的信用创造能力。
当然,如何度量和评价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矩阵,是其具有市场可信和可行的必要保障。目前要打开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进入市场的路径,需在汇率方面做出调整,因为基于扩大赤字率的财政政策和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都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明显影响,唯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打开人民币波动容忍空间,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才能真正拓展出行动空间。
超常规的决策正在打开政策的可预期空间,开启决策与市场的新对话,让决策信号有效融合进市场价格信号中,市场期待超常规政策蝶变成企业和居民可感可得的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