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茶饮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中药茶饮产业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健康饮品市场,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夏天,新成立的中药茶饮品牌在8个月内开了140多家新店,“中药茶饮”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1.5亿次。
然而热度减退后,加盟商生意冷淡,这些项目如今普遍陷入了倒闭与赔本的困境。在中国餐饮行业数据库窄门餐眼上,一个曾经火热的养生茶饮品牌,截至2023年,近5年的开店数量加起来超过200家,但是现有门店数量却显示只有100家。本文将探讨中药茶饮发展的瓶颈,以期为中药茶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市场瓶颈问题
1.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出现超30个主打中药或草本养生的茶饮品牌,但许多品牌缺乏创新,仅仅是对传统中药材的简单组合,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例如,一些常见的中药茶饮如菊花茶、金银花茶、枸杞茶等,其主要成分和功效差异不大,消费者很难从口感或效果上区分不同品牌的产品。
2.创业者盲目跟风,产品缺乏精准的市场地位。一些机构利用这一热潮,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中药茶饮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等手段,诱骗投资者加盟。然而,实际经营情况远不如预期,许多店铺在开业后不久就陷入了客流稀少、营业额低的困境,最终亏本闭店。以中药奶茶为例,从2023年底开始,中药奶茶在社交媒体上被火热推荐,并涌现出大量创业记录。然而,仅仅半年过去,门店数量并未如预期般增长,反而因为产品不够扎实、定位不够精准、定价不低等问题,被消费者打上“智商税”的标签。中药餐饮的爆火,主要得益于不同品类的叠加和社交媒体的宣传。然而,这些项目往往缺乏扎实的产品基础和精准的市场定位,难以长线发展。
3.门店盈利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中药茶饮门店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是产品销售。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对产品销量的依赖性极高,这使得中药茶饮门店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此外,门店还可能面临员工流失、租金上涨等风险,这些都会进一步削弱门店的抗风险能力。有的中药茶饮店铺从当地网红打卡点到关门,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有的半年就和创业伙伴散伙。
4.市场认知度低,且产品难以复购。由于缺乏有效的消费者教育和宣传,很多潜在消费者对中药茶饮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不了解其真正的价值和适用场景,导致市场认知度低下。一些消费者认为中药茶饮只是以赚钱为噱头,不以养生调理身体为目的;而一些消费者购买中药茶饮只是为了满足新鲜感和拍照打卡,“吃出千奇百怪,才能让自己在朋友圈里与众不同”,年轻人的饮品消费往往和社交需求直接挂钩。
5.中药饮品店铺的选址具有局限性。以社交平台上大热的元气养生局、知嘛健康、忠曜堂、仲景生活和四气五味·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等品牌来看,大多开在与中医院、中药店等场景相关联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中药茶饮品牌如果想要保持中药的专业调性,必然难以像其他品牌一样快速拓店。比如同仁堂·知嘛健康,背靠“中药大佬”,但2020年开业至今,北京也只有9家门店。
生产瓶颈问题
1.中药茶饮价格高,性价比较低。中药茶饮的原材料通常包括各种中药材,这些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都需要较高的成本,且中药茶饮的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导致中药茶饮的价格普遍较高,单杯价格在15~30元之间,甚至更高。虽然一些品牌强调健康养生功效和高端定位,但高昂的价格仍然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一些消费者认为,与其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中药茶饮,不如选择其他更加实惠和健康的饮品。
2.口感不佳,消费者接受度较低。中药茶饮的口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药材本身的苦涩味道,许多消费者对中药茶饮的接受度较低。一些品牌尝试通过添加糖、奶盖等配料来改善口感,但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产品口感更加复杂和难以接受。
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信任程度较低。中药茶饮产业的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中药茶饮的生产加工过程相对复杂,且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中药材或添加非法添加剂,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同时,由于中药茶饮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往往难以做到全面有效监管。一些商家利用监管漏洞,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加剧了市场混乱。
4.中药茶饮不适用于所有人。新兴的中药茶饮是否适合大面积推广?业内人士认为,中药讲究一人一方,而市面上中药茶饮是作为通用方推出。中药茶饮并不是人人适用,更不是“多多益善”。虽然许多中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但是需要在限定的适用范围和剂量内使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由乌梅、炒麦芽、山楂、甘草、玫瑰花等中药组方的乌梅甘露饮,主要功效是生津止渴、消食解腻作用,但大便溏泄及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法规与政策瓶颈问题
中药茶饮存在着能否用医保支付的争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包含可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但同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主要起滋补作用的药品、保健药品等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茶饮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解决好此争议,做出更详细的解释与规范。
此外,中药茶饮作为食品和药品之间的边缘产品,中药茶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如产品的功效评价、安全性检测和标签标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导致市场监管的难度增加。
对策建议
尽管中药茶饮发展存在一些瓶颈,但中药茶饮的爆红也能反映出中药茶饮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1.加强产品创新,提高品牌形象。企业应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产品研发,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开发具有独特口感和功效的中药茶饮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独特的品牌标识、包装设计以及专业的品牌故事,建立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解决商品同质化问题。
2.保障产品质量,加强监管。企业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中药材的来源可靠、加工过程规范,以及最终产品的品质稳定。加大对中药茶饮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提升品牌忠诚度与复购率。通过深入研究中药材的特性和功效,结合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优化产品配方,使中药茶饮的口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期望,提升消费者的接受度。
4.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针对中药茶饮的特殊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明确中药茶饮的定义、分类、标准、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加强对中药茶饮原料的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原料的安全和合规性。
5.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市场认知度。加强对中药茶饮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辨别能力。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中药茶饮的基本知识、功效、适用人群等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作者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