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反洗钱法》施行在即,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成关键
随着违法洗钱手段不断迭代更新,金融机构正面临新型洗钱风险。
近日,历经五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正式通过,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位行业人告诉记者,当前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支付平台、虚拟货币、电商或直播平台、游戏币等方式转移、隐瞒犯罪资金,同时混合运用银行账户、虚拟货币、现金等多种支付手段规避监管。
“构建高效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是当务之急。”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副主任孟慧认为,由于发现和查处洗钱犯罪的难度加大,应构建反洗钱大数据体系,为反洗钱数据的贯通融合提供统一接口。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完善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其中提到,要求金融机构关注、评估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等带来的洗钱风险,以应对新型洗钱风险。
安永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强调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反洗钱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报告指出,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金融行业探索运用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以提升可疑交易监测与报告的工作效率,同时充分评估相关风险。
孟慧认为,数据作为第五类生产要素值得被重点关注,具体看来,反洗钱数据的贯通融合不仅是数据的简单加和汇总,而是多维数据的匹配关联和交叉印证,形成高质量数据集,构建立体的反洗钱大数据体系。
为了构建高效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孟慧提到,系统将从单一线性关联转变为多维网状关联,突破传统的线性穿透模式,利用图计算、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分析和关系分析的新型穿透模式。这一转变将极大地增强系统对复杂金融交易和网络的分析能力,提高对洗钱行为的识别和预警效率。
除了技术创新,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反洗钱法》第二十七条强调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具体包括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牵头负责反洗钱工作,根据经营规模和洗钱风险状况配备相应的人员,按照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等,并通过内部审计或者社会审计等方式确保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提到,新《反洗钱法》正式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更改为“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即金融机构对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不仅包括客户身份识别,还涵盖对客户的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进行调查。
“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质效要求。”星展银行(中国)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称,新《反洗钱法》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洗钱风险管理措施,应当在其业务权限范围内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平衡好管理洗钱风险与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不得采取与风险状况明显不相匹配的措施,保障与客户依法享有的医疗、社会保障、公用事业服务等相关的基本的、必须的金融服务。
“但在日常管理中,对于如何判断管控是否平衡匹配风险状况非常主观,”上述星展银行人士进一步分析称,面对复杂的个案情况,金融机构需提高工作人员的研判水平,以实现风险管控与客户权益的平衡。对于国际性银行,境内机构需向监管部门报告后,才能向母行或集团总部提供反洗钱管控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