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举措助攻北京新型文化业态
北京出台最新举措,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12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日前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涵盖促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影视新技术研发应用、拓展演艺新业态新空间、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等十个方面。
据了解,按照若干措施的规划,北京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演艺、出版、影视、网络视听、文旅文博、媒体融合等重点领域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与其他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级产业集群,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加强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在促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若干措施提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享受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大型文化科技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加强影视新技术研发应用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人工智能、水下摄影棚、高科技数字摄影棚、虚拟现实动作捕捉等现代化专业摄影棚,鼓励建设基于算力支撑的新型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后期制作基地。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技术密集型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将吸引更多优质影视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的推进,将进一步完善影视产业链,促进影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在推进超高清视听产业优化升级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超高清视听技术与人工智能、XR虚拟制作、云计算、数字人、裸眼3D、VR/AR、5G/6G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建立国产自主超高清视听技术标准并推广应用。建成一批影视与科技融合的实验室、示范园区,建设国际一流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等。
开拓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在拓展演艺新业态新空间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引导市场主体发展线上演出、艺术直播、舞美展示等新业态。推动智慧剧场建设,大力拓展沉浸式交互体验等数字演艺新场景,鼓励会馆、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文化新空间,运用光影艺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丰富文化内容供给、增强体验效果。
同时,在强化文化供给延链建设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北京特色的文化IP。推动演艺、出版、影视等不同领域内容的创作生产和贯通转化,推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优质文化产品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支持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游览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建设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和“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
“北京市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文化产业内部各领域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还体现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袁帅说。
今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依托特色资源,积极打造“旅游+”新品牌新场景新业态,举办亮马河醒春启航、国际茶香文化节、国际灯光节、亮马河风情水岸国际艺术季等文旅品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该系列措施覆盖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影视科技革新、超高清视听产业等多个维度,标志着北京在文化产业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