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海归女硕士,做中国最冷门的职业 摆摊卖文创
85后海归女硕士
裸辞后,一个海归硕士在北京开始了三年的摆摊生活。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毕竟他曾经是一名资深同传。但他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能用自己的特长挣钱且不违法、不昧良心,都是值得做的。
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拥有“铁饭碗”。父亲曾说,“不进体制,你连一支铅笔、一张复印纸都得自己买。”但对他来说,这些并不重要。从小到大,家里几乎不用买毛巾,用的全是单位发的,还有冰激凌票、电影票和购书券。
在父母的期待下,他曾在体制内工作了两年,每次开会都坐如针毡。跳槽到私企后,他发现自己不适合上班,很快就能发现各种不合理之处。最终,他在录入了几百套英语试题后决定裸辞。领导告诉他新来的同事一天能编三套题,而他只能编一套。这句话让他决定立刻辞职,因为他意识到题库更看重的是量大无误,而不是质量。
裸辞后,他开始尝试摆摊。第一次是在34岁那年,2022年的夏天。因为疫情,朋友们组织了一个露天夜市。他卖书法折扇和团扇,刚发朋友圈就有两个人预定。那次摆摊非常成功,不到十点所有折扇都卖光了,团扇还剩三把送给了朋友。除去交通费,他赚了四百来块钱。
这次经历让他尝到了甜头,虽然赚的是小钱,但每卖出一件就是一次认可。一个月后,他又去酒吧开业市集摆摊,生意依旧不错。2022年是摆摊行情最好的时候,大家积攒已久的消费热情爆发出来,顾客掏钱爽快,他写的十寸《心经》折扇卖120元一把也很快售罄。
2023年秋天,他再次出来摆摊。九月份的第一次练摊是在“大娃怪市”的跳蚤市场,不用摊位费,但没有桌子,是真正的地摊。他学着旁边经验丰富的姐姐,把桌布铺在行李箱上,但发现大部分路过的人对文创不感兴趣,都被旁边的饰品和包吸引。最终,他只卖了一把书法折扇和几个冰箱贴。
不甘心的他又在中秋假期打包更多闲置饰品和书法文创,跑到朋友在星悦广场月租的摊位售卖并现场创作。这是他摆摊历史上业绩最惨淡的一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半,只卖了两个冰箱贴、一个发卡、一个戒指和一个手写书法卷轴,共计60元。
有了这次教训,他发现卖文创还是要去景区。第一次出摊琉璃厂是九月末的一个周日下午,他带了笔墨纸砚准备现场创作。两天总共卖了480元,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不到400块。十一假期他继续出摊,卖了一些小纪念品,但总体收入并不高。
最近一次出摊是在鼓楼工厂精酿酒吧的双十一市集。他的摊位在酒吧二楼,从下午一点半出摊到晚上七点收摊,只有三位女士来买,其中两位是外国女士。白人女士买了他写的《兰亭序》黑金折扇,黑人女士则挑了四张书签和一个小摆台。尽管收入不高,但他觉得线下销售可以增加品牌关注度,了解市场需求,还能认识一些有意思的人。
摆摊有几条原则:收摊位费的不去,交通不便的不去,报名费/入场券超过40的不去,场地太嘈杂、货物没品味的不去,主办方不靠谱的不去。他只去自己会逛的市集和店,再不济也可以认识几个人,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市集上很多摆摊的都是艺术家,有的开店,有的平常有其他职业。这年头,摆摊不再是“没文化的人”才做的事情,在首都,出来摆摊的都是人才。85后海归女硕士!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